宁愿当初不相见

醉生梦死 加载中 1320字 2072 度

曾写过这样的话——“明知最后会失去你,但仍然选择喜欢上你,这才是好故事。”

那时候有人留言说:“还是不要了吧。”

Dear Jane有首歌叫《宁愿当初不相见》,副歌里有一句:“宁愿当初不觉得你太友善,至少今天我会活好一点。”

这首歌唱的是“爱情”,但有些情绪在其它亲密关系里也是相通的,譬如曾经无话不谈的闺蜜,曾经在球场并肩作战的伙伴,曾经在网吧五连坐的兄弟。

“宁愿”这个词很令人琢磨,它意味着做过了比较。并非不知道当初有过美好的记忆,但相比之下,宁愿没相遇过,宁愿什么都没留下。

这是很令人唏嘘的情绪,有人想不通问为什么。我猜大概是因为人们好聚了,却没有好散。

心理学告诉我们第一印象很重要(首因效应)。但还有另一种效应叫“近因效应”,它和首因效应正好相反,人们对一件事结尾的印象要远大于中间阶段。

换句话而言,你是怎么离开我的,关系到我怎么记住这段关系。

今天记录的,关于那些不太好的最后一面。

1.jpeg

“他在微信上说的分手,隔了一天后我回复说好,才发现我已经被删了。”

“估计刚说完分手就删了吧,我还犹豫了那么久。”

“都没有所谓的最后一面。”

“没办法不在意的,不是说我还喜欢或是怎样,而是觉得那样的方式像通知你知道吗,没有预兆没有商量的余地。”

“不过就跟相处的时候一样吧,他也从不会想,自己做的事情会给别人带来什么。”

“最后一面啊……是挺不好的。”

“感觉我和她都相互间忍了挺久的吧。”

“爆发点也挺普通的,记不住了,很小的一个点吧,纯粹就是双方情绪到点了,刚好都不理智。”

“是,以前关系是挺好的,我失恋时还是她陪我喝的酒。但就是,就,怎么说呢,人都是会变的吧。”

“以前以为是彼此吸引的磁铁,结果发现中间还有一条弹簧,离得太近了,反而猛地弹开了。”

“砰的一声,都挺疼的。”

“一开始别靠那么近就好了。”

“一开始好像是我自己做错了什么。”

“但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啥。年轻嘛,总觉得不甘心,非要弄个明白,死缠烂打。”

“朋友圈被屏蔽,然后电话被拉黑,最后微信也被删了,连QQ都被删了好友哈哈哈哈哈,我还被逼到发邮件给他。”

“是挺难看的。不死心嘛,人的执念是挺可怕的,总觉得那都不是我自己,还跑到他家楼下。”

“没上去,待在他家楼下一直不敢上去,心想他会不会报警呢。”

“后来挺巧的吧,他家楼下有一对情侣吵架。其实也没有吵得特别严重,就闹别扭,然后某一瞬间就好像清醒过来了,觉得自己太难看了。”

“但最后还是发了条朋友圈,挺矫情的。他估计也知道吧,朋友传过去什么的。”

“没联系了。不不不,主要是我自己也不想。”

“觉得自己最不堪的样子都被看到了吧,不知道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他。”

“挺傻的。”

“微博时代的事情了。”

“两人在微博隔空对话,疯狂刷屏,指桑骂槐的。”

“而且还没有互相关注,那时候绝交是得取关的,才能表达出你的决心。全靠搜索闹脾气,是,其它朋友都看到了。”

“那会年少气盛啊,拉不下面子去私聊,但其实心里又憋不住那口气。”

“现在肯定不会这么做了,其实人都难免有情绪的,私底下吵吵可以假装无事发生过。真要摆在明面上了,最后一定会删的,那都是情绪话,而且不好回头吧。”

“唉。”

“没什么。”

“虽然我有时候想起来会觉得那时我们挺幼稚的,但就觉得,没必要吧。”

“还被其它朋友说我做作,其实真不是,我当时就是忍不住。”

“唉。”

“算了算了。”

最后。

其实直到今天,我都无法对任何一个人说出:“宁愿当初不相见。”

但我又清楚地意识到,好聚不好散这种事情,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时常上演着。

有时面对这样的故事,会冒出“何至于此啊”的感慨。

人和人的相处,真的是太复杂了。

而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,我总会提前在脑海里把离开每个人时的场景,模拟了一遍又一遍。

心想我要做三件事,洗清误会,告诉对方“你很重要”,认真地说再见。

仍然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,但至少希望那条夹在两人中间的弹簧,可以在每一次离别时,不要弹得那么痛。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哒!

扫码打赏,支付金额随意哦!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爱情也是这样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