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候感觉“越努力越吃力”

醉生梦死 加载中 1598字 1766 度

吃饭时得闲,和女朋友看韩剧《今生是第一次》。

她早看过这部剧,非拉着我再看一次,说挺好看的。

看了三集,确实是挺有意思的片子,笑得出来,也有不少真实且深刻的共鸣。

然后有个挺细微的片段让我挺感慨的,就是女主诸事不顺,没房住丢了工作失魂落魄时,她妈妈给她打了个电话。

妈妈说:“在哪里啊?睡了吗?哎哟这么晚还不睡啊?别那么晚睡啊,多照顾自己,多喝点汤,注意身体,别乱跑…”

女主说好,好好,知道了,但妈妈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,而因为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太糟糕了,女主忍不住说:“我也知道要干嘛啊,可不是只要努力了就会万事顺意。妈妈也不清楚我在经历什么吧。”

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下。

然后过了阵子,妈妈大概猜到女儿发生了些许不好的事情,她说:“首尔那边太冷了,如果你想回家也是可以的,房间都整整齐齐像原来的样子呢。”

我感慨的原因在于,我也对我妈妈做过类似的事情。

应该就是今年的年中吧,事情很多特别特别累,处理不过来,我妈妈打电话跟我寒暄,说注意身体,说早点睡觉别熬夜,说有空让我把拖了一年的驾照给考了。

其实离家几年来,父母的说辞基本是没什么变化的。那天太烦了,情绪有些没控制住,语气凶了点。

忘记自己当时说了什么,因为什么而感到烦躁,只记得我妈在电话那头说好好,不打扰你了,然后就挂了电话。

然后我才突然回过神说自己刚才电话里的态度不太好。

我可能得有七八年没跟家里人吵过架了,中考考差,我爸帮我找关系找学校,这件事之后我基本就不怎么发脾气了。

只不过今年确实发生了太多事情,太累了,整个人像被忙碌的事物包裹住,拖着我往下沉,于是情绪失了控。

那天我在手机那头犹豫了一下,然后发条语音跟我妈说我刚才语气不好,不应该那样说话,道了歉。我妈好像有点意外,说没事没事,让我好好照顾身体。

妈妈永远都会让你好好照顾身体。

对于在外打拼的人而言,这句话有时候是温柔的鼓励,有时候是一言难尽的负担。

我并不介意用“负担”这个词,因为只有具备重量的关系才有可能产生负担,亲情也一样。

周围人有种与生俱来的能力,叫做报喜不报忧,这似乎是不需要经过学习的,只要距离超过一个城市,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报喜不报忧。

而老实讲,现在的年轻人处于一种怪圈,叫越努力越吃力。

从需要父母给生活费到出来工作,能力提升一点,但压力直接翻倍了,八千块还不如大学时一千五的生活滋润。

等到能力更大了,该结婚了该买房了该供父母该供小孩了,压力直接平方了。

线性的能力提升匹配的是指数型的压力,于是只能用爆炸增长的心理素质来缝缝补补。

我知道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这样,但起码有一大半的,至少我是。

23岁毕业后的年轻人矫情指数的断崖式下降,是因为心被摩擦得太硬了。

而在这种特别吃力,吃力到要靠心理素质来缝补的时候,情绪压力其实往往来得更致命。

所以不少人会感慨,和家里人联系是一种任务,是一种疲倦。在打开视频之前,可能还要揉揉脸,高喊一声你可以的。

记得去珠海演讲的时候,有个毕业工作的读者问说怎么处理工作和家里的关系。

我最后说的一句话是,我也还做得不够好,还在学习,还在学习。

这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,而我经常说的一个方法是,卸下防备。

在视频之前不要揉揉脸,高呼说你可以的,你大可以带着真实的疲惫、或乐观或悲观去面对他们。

上周我妈语音我说给我爸视个频,他老在家里开玩笑说儿子丢了,儿子不认识他咯。我听到时觉得好笑又无奈。

因为我已经有三个多月基本是半住在办公室了,过去还能坐坐末班车,现在连末班车都没机会坐了,睡醒就去办公室,工作到起码十一点多才可能回家。

然后我爸九点半睡觉。

不过那天晚上我还是趁着休息时跟我爸视频了,他问我在哪里,我扬了扬办公室后面的广州塔,说还在办公室呢。

他说那没事了,你继续忙吧。我赶紧说别啊,再多聊几句。我妈拿过我爸的手机,聊了一些,然后我爸全程在旁边是说:“有什么好聊的,挂了挂了,赶紧的。”

我妈也挺体谅我的,说唉太累了,说多招几个人嘛,还说也得抽时间陪女朋友逛逛街啊什么的。

就那一刻我意识到一件事情是,年轻人会越来越吃力,可能是因为我们总习惯性把一些东西往自己身上揽。

比如我要养爸妈,我要照顾好女朋友,我要让团队更舒服之类的等等,于是我们告诉自己坚强,要坚强。

坚强是会有惯性的,它会让你不习惯软弱,不习惯从外人身上汲取能量。

所以最近我的一个感悟时,当你觉得很疲惫很疲惫时,可能只是你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歪了。

别死撑,那不够聪明。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哒!

扫码打赏,支付金额随意哦!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放下执念寻找新的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