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女朋友讨论回家计划的时候,她感慨地说了一句:“这周在家终于不用跟我妹妹挤那张小床了。”
我问“为什么”,
“因为他们开学了呀。”女朋友回答说。
大概是因为毕业已经好几年了,所以自己脑袋里早就失去了“开学”的概念,于是在得知女朋友妹妹开学的消息,心里不免一声感叹:
“哇,好羡慕他们啊。”
不过与其说是羡慕开学,不如说是羡慕那种漫无目的的生活。
早上可以因为晚了十分钟起床而决定逃课,下午能够因为没课而睡上三小时,晚上则可以随时约到好朋友出去吃大排档喝啤酒。
这还不够,大学里似乎还有那种“只要你愿意,随时都可以换一种生活”的怪异自由度:
你觉得假期过得太颓败了,一进学校就可以开启白天泡图书馆,晚上去奶茶店兼职,傍晚顺道跑个五公里的励志生活模式;你觉得家里给予的期望太多了,躲到宿舍里也可以自顾自地闷头大睡,舍友还会帮你带个午饭或奶茶什么的。
而毕业后,如大家,也如我所感知的那样。
明明眼前似乎摆放着一百种甚至一千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,但还是无法免俗地遭遇那些“前辈”们早就遭遇过一次又一次的人生难题。
比如“在不喜欢的工作面前,选择安稳还是裸辞”,“我这个男朋友绝对不是我最喜欢的,但他家境好,我是不是可以再适应一下”,“二十六岁了该结婚了吧”....
以前看到上述难题的时候,总觉得主人公太白痴了,连自己想要的生活都不敢去争取的话,连爱情都要用物质来衡量的话,那活着有什么意思呢。
可等自己真正面对到的时候,才知道周遭的评议,以及生活的惯性有多么强大了。
当然,也如各位读者所了解的那样,作为人设就是“不听话”的我,在这些问题上我基本都选择了自己一直坚持的。
不过即使是被女朋友戏称“冷血”的我,也在很多时刻贴身感受什么叫作“身不由己”。
在上一次某长辈通过我妈来问我“能不能借点钱周转”的时候,我的第一反应是:“以前我们家有难处的时候他帮过我们吗?”
我妈没选择正面回答,而是带着责怪的语气说我:“以前的事都过去了,你问来干嘛,人家是你的xxx。”
“那就是没帮过呗,那我即使有钱也不会借。”我语气极其坚决。
于是我妈就摇着头离开了,她的最后一句是:“你的钱你决定吧。”
其实对于我来说,比起让我妈来试探口风,我更希望是那位长辈在微信上直接问我借钱,不是说如果他直接微信问我我就会借,而是如果我有机会直接拒绝的话,或许我妈就不用作为一个“中间人”而感到难堪。
因为我根本就不在意那些势利的人(即使是长辈),我在意的只有我认同的朋友和家人。
只是有时候,“得罪”外人也会间接地让自己在意的人受到伤害。
当然,“得罪”这个词语也是很玄乎的,它没有边界,也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标准,所以只要我们决定不当一个符合周遭预设的人,就会在方方面面得罪方方面面的人。
所以看到没,单单要解释一个叫作“得罪”的词语就如此费劲,更别提其他更具体的事情了。
所以我羡慕开学的人,也怀念以前更轻松的自己。
不过怀念归怀念,在很多时候,我也庆幸自己已经离开了校园。
因为“更轻松”其实是一种逃避的结果,而很多时候如果我们逃走了,那受累的就是我们在意的人。
而且只有在毕业后,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到更好的工作,去学习更多的技能,然后做更多的“能力变现”,从而有能力去改变身边人的生活。
在我看来,人活着不可能是只为了自己的,因为如果只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能足够开心,那其实根本不必那么努力。
我知道抱着这种想法去工作和生活会很累,但用我一个经常“996”的朋友的话来说就是:
“这就是代价,不是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