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。
有天傍晚跟朋友稀粥聊天,我说:
“我觉得你是那种会在意别人感受的人,虽然平时不怎么说话,但是内心柔软。”
她说这番话让她有些感动,因为自己比较敏感,会经常害怕说错什么话,让别人不高兴。
有时说完一句话,会在心里想很久:刚刚这样说到底对不对?是不是换一种说法会更好?
这成为很困扰她的一点。
认识我很久的读者可能记得,以前的我也有类似的举动——不停地做“跟别人说完话后,在心里反复复盘”的拧巴行为。
但仔细想想,现在的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了。
所以我很想告诉稀粥,也告诉正在担心自己“不讨人喜欢”的你:
放轻松,没关系的,每个人都有瑕疵。
二。
十六岁那年,刚上高一的我第一次知道,即使我什么都不做,仍然会散发一种“很凶”的气质。
这是和同班的一个女同学成为朋友之后,她告诉我的。
用她的话来形容我:“看到她远远地走过来,面无表情地回到自己的座位,头昂得高高的,一副很清高的样子。”
这是后来我们玩得比较好,她调侃我时说的。她声情并茂地模仿我的样子,努力地昂着头用鼻孔看着我说话,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,并且纷纷认同。
而直到那一次,我才知道,从前被家长老师评价为内向、不爱说话之类的性格;在十六岁那年,变成了冷漠、自命清高之类的形容词。
所以为了不让别人疏远我,或者讨厌我,我会有意识地,在各方面表现得柔和友善。
比如努力多说话,见缝插针地参与进大家的话题;比如不拒绝请求,不提出异见,不表达不满。
我有洁癖,别人的一个小举动轻易就能让我抓狂,而我只会在对方走后悄悄地收拾。
但我还是没能维持住一些关系,包括那个让我认清自己的女生,我们的友谊,也仅仅只维持到了高一的下学期。
事情的爆发点是因为学习压力,洁癖变严重的我午休时总是最后一个上床,她们认为我洗漱的水声打扰了她们的休息,尽管有时她们还只是躺在床上聊天。
最后我得到的评价,从“可爱”短短几天变成了“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的自私鬼”。
所以轮到我擦黑板那周,从站上讲台开始就该被指指点点;所以冬天时多穿一件自己的外套,是骚气;所以碰了一下别人的桌子,是故意的。
在年少的矛盾里,我们必然都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,我一定承认我也有错。但这种持久的孤立,无休止的批评,以及“你整个人都是错”的武断,让我明白:
就像长得凶,可以提醒自己多笑。但像有洁癖,是无法通过努力就一定能改变的。
一个人身上的瑕疵,有的可以费尽心思修正,博得别人的喜欢;
有的就只能接受被轻易嫌弃,被拖累成“你整个人都是错的”。
三。
后来,被孤立惯了的我,去到大学的第一件事,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向舍友们坦白。
我一边擦着椅子,一边诚恳地说:“我只是希望你们看见我像现在这样擦椅子时,不要觉得我嫌弃你们,我真的没有。”
十几岁的我无法向别人解释清楚,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东西,真的只是某种心理障碍,并非嫌弃的意思。
我只好反复地向舍友强调,这个行为不是他们的问题,是我的问题。
这种大方和坦诚反而让接下来的大学四年都过得很敞亮。
在大学里睡觉的时间不是固定的,有人睡到下午六点,有人夜不归宿;人的外貌品性打扮不再追求相似,有人喜欢可爱,有人喜欢冷酷;一个班的人不再被圈在一起,不投机的人,到毕业说不够十句话也正常。
当环境和人发生转变,我发现一直耿耿于怀的问题,不攻自破了。
我们知晓彼此的底线,只需要遵守相处的基本礼貌。
而身上那些只辛苦自己,不妨碍别人的“小瑕疵”,并不会被攻击。
大家会被你身上更多发散的点吸引,决定和你做朋友,可能是你三分球很准,可能你学习好,或者你待人诚恳,几乎没有人再近距离地盯着你的一个点,来概括你的整个人。
而如果有那样的人,不交往就是了。
后来的我才明白,世界大得很,没有非交好不可的人。
图片
别担心,
你的朋友们正在路上。
最后
不知道稀粥还记不记得,其实在很早之前,她就说过类似的话。
当时大家围在一起大声说笑,偶尔在群聊里发一些消息,有人开玩笑地在群里说:“我突然发现我都没有听见稀粥的声音。”
这句话跟其他互开玩笑的话一样,很快就被刷走了。
过了一会稀粥的消息,突然插入混乱的信息里:“哈哈其实一直都在默默听大家说话啦,也想要参与到大家的话题里。”
“但等我想好我要说什么的时候,又发现这个话题已经过去了,就没有说了哈哈哈”
虽然只是一句玩笑,但稀粥显然很郑重地在解释。
这个小心翼翼的女生,在很久后的今天,再一次说起自己的“不会聊天”,“没有话题感”时,说她正在为明天大家约好的剧本杀做准备,她担心自己会扫兴。
但她不知道的是得知她正在看入门指南的朋友们,和我一样纷纷真心地觉得她好可爱。
我们不单只没有因此觉得扫兴,反而更加觉得她是一个简单而温柔的人。
图片
正在看入门攻略的稀粥
我再一次想起,从前被评价为内向,而在十六岁那年被评价为冷漠的自己。
你可能从来都没有变过,但别人的对你的评价是会变的。
以前我们总觉得要展示自己的优点,赢得更多的喜欢;不曾想过袒露自己的小瑕疵,也可以是一种自我保护。
我接受,并且向你展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自己。
从此别人就能知道尊重你的底线在哪里,你会过得舒服很多。你也不必担心这样会有损自己的形象。
就像稀粥害怕因为不会玩游戏,不会聊天而被评价为蠢或无聊,但恰恰我们觉得这样的她,每一次聊天,悄悄为约会做准备,都是真诚的。
如果你也像以前的我,和现在的稀粥一样,很多次犹豫到最后的结果是“不如算了”。
那我希望下一次你的“不如算了”,
不是“不如不说”,
而是“不如直说”。